首页 » 分支机构 » 发电分会 » 政策法规 » 华能碳中和研究所:“见招拆招”,积极应对欧盟碳关税 12月12日

华能碳中和研究所:“见招拆招”,积极应对欧盟碳关税 12月12日

编辑:协会秘书处浏览:356 次发表日期:2022年12月15日
来源:中国华能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


临时协议达成


 将于202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CBAM初期覆盖钢铁、铝、电力、水泥、化肥、氢等行业,在2030年前扩展至欧盟碳市场涵盖的所有行业。


核算范围包括直接排放和特定条件下的间接排放,CBAM证书价格与欧盟碳市场碳价一致。


随着CBAM的不断临近


我国作为欧盟的主要进口来源国


CBAM将给我们带来多大影响?


能源行业又该如何提前谋划应对之策?


CBAM对我国的


潜在影响有哪些?


   从外贸来看,CBAM近期影响有限,但远期影响不容忽视。CBAM所覆盖的钢铁、铝、化肥和水泥产品出口额合计占中国对欧盟出口总额的1.3%,如果将有机化学品、塑料、氢和氨也纳入CBAM覆盖范围,这一比例将达到7.9%。随着CBAM扩容至欧盟碳市场下所有行业,我国出口欧盟受影响贸易比例将提升至12%。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在低碳领域占据着先进技术、标准制定和制度创新的主导权,为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中巩固领先地位,极有可能构建碳关税联盟。


   从重点行业来看,CBAM将削弱高碳产业市场竞争力。


   一是显著提升CBAM覆盖行业的出口成本。以钢铁行业为例,我国长流程炼钢和电炉短流程炼钢的碳排放强度分别高出欧盟10%、80%以上。我国90%的粗钢通过长流程炼钢工艺生产,欧盟则为59%。不考虑欧盟钢铁企业获得的免费配额,当前的中欧碳价水平将导致我国出口欧盟钢铁成本上涨超20%。


   二是刺激绿色电力消费需求。为避免绿电减排效果的重复计算,目前CBAM不会扣减企业绿色电力消费对应的碳排放。但长远来看,随着各国引入其他形式的气候贸易壁垒,以及全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统一规范,绿色电力交易、购买绿证和直接开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等都可能成为出口商减少电力间接排放的潜在选择。


   三是推高我国化石能源进口价格。CBAM逐渐纳入石化行业,或将促使能源出口国采取碳税或碳市场机制等应对措施,导致出口价格随之上涨,叠加我国持续攀升的油气对外依存度,能源进口成本将面临较大的上升压力。


   从碳市场来看,对我国碳价形成长期上涨压力。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碳市场和碳税等碳定价机制,但各国尚未形成统一的碳定价规则和紧密关联的碳市场。


   欧美实施碳关税,意图利用其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成熟的碳市场运行规则,倒逼全球碳市场规则趋同和价格趋近,掌握全球碳市场规则话语权。当前中欧碳价分别为60元/吨和580元/吨,“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预计我国碳价可达到68~104元/吨,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碳价水平,CBAM实施将倒逼全国碳市场提升碳价。


   能源行业如何应对CBAM?


   CBAM将气候治理与国际贸易挂钩,对国际国内都将带来重大挑战。面对不断临近的CBAM,我们既要坚持在《巴黎协定》和WTO框架下加强多双边协商,还要综合应用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外贸、完善碳定价机制和碳排放核算体系等应对措施,化解CBAM的潜在不利影响。


(一)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助力外贸绿色发展。


   一是坚持两端发力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在电力生产侧,打造深度低碳电力系统,重点是利用清洁能源有序替代煤电。在能源消费侧,大力提升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电气化水平。


   二是完善和推广绿色电力交易。建立绿色电力交易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挂钩机制,将水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逐步纳入绿色电力交易范围,加强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衔接,引导出口生产商扩大绿色电力消费,降低出口产品碳排放强度。


   (二)健全碳定价机制,将出口产品碳税留在国内。


   一是全国碳市场尽快将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化工、建材、造纸等重点行业纳入,适度覆盖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引入配额拍卖制度,逐步降低免费配额比例。


   二是在将年碳排放量较大的重点市场主体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基础上,适时对年碳排放量较小及排放源分散的市场主体征收碳税,将碳排放税收留在国内。碳税与碳市场互为补充,更大范围驱动市场主体减排。


  (三)完善碳排放核算体系,夯实产品碳排放数据基础。


   一是高度关注CBAM碳排放核算细则进展,及时新增或调整CBAM覆盖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指南,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确保出口商提供的碳排放数据准确可靠。


   二是欧盟产品环境足迹等气候贸易壁垒已对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加快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研究,完善和更新各类碳排放因子,建设国家碳排放数据库,推动中欧建立外贸产品碳足迹互认机制。


   三是加强碳市场与绿色电力市场衔接,在企业碳排放量核算中扣除购买绿色电力对应的减排量,同步调整全国电网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