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绿色工程,为乌干达发展“充电”

绿色工程,为乌干达发展“充电”

编辑:协会秘书处浏览:351 次发表日期:2021年2月20日

来源:人民日报

    在乌干达穆奇森瀑布国家公园附近,一座300多米宽的拦河大坝横亘在白尼罗河上,滔滔河水穿过隧洞倾泻而下。中乌两国工程师在监控室观察着实时数据,为安全供电进行各项调试。

1127109396_16136118698031n.jpg

图为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航拍全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这是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承建的卡鲁玛水电站项目现场。作为乌干达“十大基础设施工程”之一,卡鲁玛水电站竣工后将成为该国最大的水电站。乌总统穆塞韦尼多次视察项目,表示“相信卡鲁玛水电站投产后,将大大提升乌干达发电能力,为经济发展‘充电’,并加快乌方工业化步伐,进而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

  “必须用更可持续的方式发展和生活”

  电力不足是制约乌干达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因供电能力无法满足用电需求,许多家庭还吃着“柴火饭”,森林资源受到严重威胁。

  “大量树木被砍伐,不时发生洪水和山体滑坡。我们必须用更可持续的方式发展和生活。”乌干达能源和矿产开发部部长玛丽·基图图表示,近年来,乌政府更加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卡鲁玛水电站的建设运营将为乌干达能源结构带来巨大变化——替代同等规模的火电机组,每年节约原煤约131万吨,电价将降低17.5%,给更多人的生活带来便利。

  目前,水电站部分已完工98.5%,输变电部分完工进度达95%,项目已进入调试收尾阶段。

  看着壮观的卡鲁玛水电站堤坝,卡鲁玛村村长塞韦里诺·奥皮奥回忆起项目从无到有的过程:“这里曾是一个偏远村庄,如今宾馆、商场、写字楼拔地而起。未来,水电站还会带动生态旅游,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造福当地、着眼长远的利民之举”

  处于平原地带的卡鲁玛水电站落差不大,主体工程和发电机组、大型变压器等设备主要“藏”在地面以下80米深的洞室群里。这里也“藏”着中国工程师们的“巧思”:通过开挖竖井,引水入地下,人工提高落差实现发电,再用两条长达8.6公里的尾水隧洞将水引回河道。

  “采取地下隧洞的设计,施工难度很大,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这一切都非常值得。”中国电建驻乌干达首席代表蒋晓东介绍说,地下隧洞可以避免发电厂房占地过多及水库蓄水后淹没区域过大等问题。目前,地面上的大坝采用低坝形式,水电站储水后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坝区动植物的影响。

  俯瞰卡鲁玛水电站,大坝两侧植被茂盛、绿意盎然。“从前期设计到建造过程,项目团队一直把环境保护放在心上。”参与水电站建设的乌干达土木工程师肯尼思·基因吉讲了很多细节:水流经过发电机后再经地下尾水隧洞重新流入河中,能更好保障下游水量;设计专门鱼道以保证鱼类生长繁殖,降低大坝对洄游性鱼类的阻隔影响;大坝右侧布置生态流量孔,下泄流量每秒100立方米,为该段河道水生物提供生存适应流量……基因吉说:“这是造福当地、着眼长远的利民之举。”

  穆奇森瀑布国家公园是野生动物保护区,有70多种野生动物在此生活。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专门给河马留出活动范围,给过路的狒狒让路。

  随着项目渐入尾声,工程建设中搭建起的大型混凝土设备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建组合式小型拌和站;施工进程中开挖的裸露泥土正被一点点复耕,恢复到建设前的生态面貌。

  “为奋战在共建一带一路一线而自豪”

  安德鲁·姆维西杰是卡鲁玛水电站的质量控制工程师。“我非常享受这份工作。在这里,我能学到先进的隧道建设技术,也感佩于中国工程师的创新能力——他们总能巧妙化解各种难题。”几年来,姆维西杰积极参加项目组织的中文课,“这能帮助我更好掌握技术,更多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企业的精神。”

  卡鲁玛水电站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项目在高峰期签约当地雇员近6000人,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开挖人员、混凝土施工人员、设备操作手和水电行业管理人员。奥皮奥说:“即便项目结束了,技能也总会派上用场。只要拥有一技之长,人生就可能因此改变。”

  中国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为当地居民免费打井修路、开展义诊、捐建小学等。节日期间,中乌两国员工也丝毫没有放松疫情防控要求:严格执行四级网格化区域“包干负责制”,实行分散办公,办公区每天不少于6次消杀,生活营地每天定时测量体温、消毒公共设施,确保医务室和隔离房正常运行等。

  蒋晓东说:“能亲身参与卡鲁玛水电站及其输变电工程项目,很有成就感。我们一起在这里欢度中国春节,为奋战在共建‘一带一路’一线而自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