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新型储能向左、向右?

新型储能向左、向右?

编辑:协会秘书处浏览:192 次发表日期:2023年7月14日

来源:电联新媒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新型储能出尽“风头”,各色储能论坛竞相开幕,相关嘉宾游走于各地“储能红毯”之上,恨无分身之术。即便不是储能专业论坛,也会将新型储能话题嵌入其中,用以招揽眼球,吸引“流量”,新型储能身价一夜暴涨。

  新型储能一般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其他各种储能,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

  新型储能“旋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方面乘的是“双碳”背景下能源转型东风,随着新能源接入电网规模越来越大,储能作用更加凸显,而传统抽水蓄能无法在规模上完全满足系统需求,新型储能借势“上位”;另一方面,“强配”政策无疑为新型储能打了一剂刺激素,“强配”政策发轫于“新能源+储能”方案, 2017年,青海省发改委印发《2017年度风电开发建设方案》,要求列入规划年度开发的风电项目按照规模的10%配套建设储电装置。此后,各地纷纷效仿,新型储能发展已如脱缰之马,一骑绝尘。截至目前,各省新型储能规划较国家目标业已翻番。

  新型储能卷起的投资狂风似曾相识。想当初,很多风、光发电在政策的佑护和资本的加持下,就像一位出道不久骄傲的“明星”,横冲直撞、目中无人地闯入新能源的“名利场”,煤电等传统电力望而却步,纷纷退避三舍。然而,一旦价格“退坡”,哀鸿遍野。究其原因,只愿背靠大树好乘凉,不愿面对市场经风霜。

  果真是一场“岁月好轮回、谁能放过谁”的宿命吗?新型储能似乎又踏进这个魔圈之中。观察人士注意到,在光鲜亮丽的储能论坛背板下,理想向左,现实向右,一边是“繁荣”的高谈阔论,一边是“内卷”的窃窃私语。

  当然,我们乐于见到一个新兴产业欣欣向荣的局面,但决不是充满泡沫的浮华盛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本质是政策导向和实际操作的偏移。

  比如“强配”政策,美好意愿并未带来良好的结果。为配而配有之、一配了之有之、配而不用有之、用之甚少有之。最终,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为相关人士所诟病,从而,伤及新型储能自身。

  时至今日,各地新型储能发展风向未明,发展政策如同摇摆的“风铃”,是实行政策激励,还是政策约束,仍未达成统一认识。

洗尽铅华始见真。以风、光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扩张“路线图”,已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标注了前进中的“雷区”。

  从依靠补贴存续生命,到面对市场坚强支撑;从一哄而上“跑马圈地”,到权衡利弊理性投资,部分新能源发电企业经历过一次痛苦的涅槃重生,其中,既有政策循循诱导之功,又有市场主体觉醒之效。殷鉴不远,新型储能或可扬长避短。

  新型储能伴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发展而发展,新能源发电的壮大放大了新型储能的作用和地位。当下,新型储能方兴未艾,发展前景势不可当。然而,如何行稳致远?当须系统谋划,通盘考虑。

  首先,要确保政策的延续性、连续性,以及科学合理性,既不能朝令夕改,又必须适时调整,引导新型储能平稳有序发展,提高储能设备利用率。

  其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市场手段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使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得益彰。

上一篇: 下一篇: